武陵大裂谷 地球最远古的伤

发布时间: 2016-08-17 16:24:42 浏览次数:

  在漫长的时光中,大裂谷并非第一次进入人类的视线。相传在2000年前,秦国灭巴国时,其中一支巴族部落沿乌江而上,逃避战乱寻求一个安生之地,借机东山再起。当他们来到乌江一个叫河口的地方,这里两边高高的大山,中间一条蜿蜒的峡谷(武陵山大裂谷),这群上千人的大部队沿峡谷上行,越走天越开阔,走到了一个非常平整的地方(今称田坝),一部分人在这里驻守下来,另一部分人继续往峡谷上走,走到了峡谷最狭窄的地方,头顶一块巨大的岩石悬空,令人望而却步,在短暂的迟疑后他们决定继续前行,再往前,眼前豁然开朗,地势开阔、风景优美、土地肥沃,四面环山犹如天然屏障仅有一条山沟与外界相连,且还有石门作屏,易守难攻的战略之地,且可开荒种地养精蓄锐。于是,这群巴国人就避世而居。

  当时人们称“峡谷”为“沟”,这条沟恰好被一道巨大的天然石门拦住,所以巴国人就叫这里为“石夹沟”,这道天然的石门称为“石夹门”。至今这里的人们仍称武陵山大峡谷为“石夹沟”。

  现在,由于峡谷的旅游开发,沟里的村民已经全部搬迁出去,而那片开阔之地依然如桃花源存在谷底。从远古走来的大峡谷充满了神秘的传说“万丈坑的蟒,无底洞的怪”,至今那里还保留着,傍晚以后不入谷,一个人不能入谷的讲究。

  关于这些,我们更希望以科学的态度去了解它,今年3月,重庆洞穴探险队在武陵山大裂谷万丈坑进行历时4天的科考探险,发现大量贝类、腕足类、无脊椎类海生动物化石,其中一枚贝类化石是重庆市范围内罕见的个体较大、形态完整的化石。这些贝类的形成年代距今大约3、4亿年,而令人不解的是,发现一枚疑似为陆生哺乳动物牙齿的化石令人不解,因爬行动物在2亿年左右才开始出行,它怎么会与3、4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在同一个岩层? 大裂谷还有许多谜团待世人解开。

  武陵山大裂谷是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而形成,为喀斯特地貌,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%以上,夏季气温平均气温低至22摄氏度,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%以上,其林木为次原始针叶林与阔叶林组合,随季节变化而呈现出美好的林相,生态环境极佳,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0万个以上。

  武陵山大裂谷海拔从1980米到600米,巅峰到谷底间的落差达700米,从景区大门进入,一直是下山路,从如刀劈斧砍的峭壁处穿天门洞过索桥,沿阶而下,越往下越觉凉爽,再转过一个弯,俯瞰山下,是一处平坦之地,不知道是否就是当年巴人居住的桃花源。

  路过那一片开阔地,(据景区管理人员介绍, 这里以后会修建成餐饮休闲区),继续沿谷底溪流前行,流水潺潺,树木葱茏,蝉虫鸟鸣,蝴蝶翩翩,一路移步换景“五猴下山、雌雄巨猩、一柱擎天、鳄鱼出水、巴将军、老君崖、水晶湖、灯杆石、情人谷、舍身崖、一线天、万丈坑等景点,数不胜数,目不暇接,美不胜收。这里还有一些可爱的动物,如猕猴、麂子、刺猬、野猪、锦鸡等”,或许它们就藏在森林深处,远远的窥视我们这群奇怪的人类。

  再往前,便来到了景区的核心地带--青天峡,位于景区峡谷下段,全长1500米长,峡谷宽度2-5米,被称为天然地缝。峡谷两边悬崖峭壁高度在200-300米 ,抬头仅见天光一线。地缝中怪石林立,钟乳石千姿百态。沿着蜿蜒的栈道走在其间,幽谧古奇之感顿生,壁峭崖有的地方仅隔数尺,而悬在头顶的巨石更是令人震撼。 建在崖壁的的栈道也成为一道景致,如缠在崖壁的腰带或巨蟒,空旷幽谷中声音回荡,寻觅丝丝关于巴人的遗迹,只是他们早已穿越这时空之谷消失在了时间的洪流尽头。

  出了峡谷,乘坐有着亚洲第一陡的“武陵泰斗”观光索道,在索道轿厢中俯瞰,山峦叠嶂峡谷不见,而刚才的穿越,恍惚中有些不真实。

  武陵大裂谷,这道地球最远古的伤,充满沧桑巨变悠远而忧伤的美,那道三亿年的时空之门等待我们去穿越,去更多的发现。(文/图 尤紫璇)


【免责声明】: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,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,未经证实,并非商业用途,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,请勿对号入座,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。如有版权疑问,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,请请发送邮件至alad@vip.qq.com,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,谢谢。
长按关注
您好,欢迎来到重庆自由行!
当前位置:周末游首页 > 重庆攻略 > 周末游 > 正文

武陵大裂谷 地球最远古的伤

发布时间: 2016-08-17 16:24:42   作者:尤紫璇   来源: 中国网   浏览次数:
摘要: 武陵大裂谷,这道地球最远古的伤,充满沧桑巨变悠远而忧伤的美,那道三亿年的时空之门等待我们去穿越,去更多的发现。

  在漫长的时光中,大裂谷并非第一次进入人类的视线。相传在2000年前,秦国灭巴国时,其中一支巴族部落沿乌江而上,逃避战乱寻求一个安生之地,借机东山再起。当他们来到乌江一个叫河口的地方,这里两边高高的大山,中间一条蜿蜒的峡谷(武陵山大裂谷),这群上千人的大部队沿峡谷上行,越走天越开阔,走到了一个非常平整的地方(今称田坝),一部分人在这里驻守下来,另一部分人继续往峡谷上走,走到了峡谷最狭窄的地方,头顶一块巨大的岩石悬空,令人望而却步,在短暂的迟疑后他们决定继续前行,再往前,眼前豁然开朗,地势开阔、风景优美、土地肥沃,四面环山犹如天然屏障仅有一条山沟与外界相连,且还有石门作屏,易守难攻的战略之地,且可开荒种地养精蓄锐。于是,这群巴国人就避世而居。

  当时人们称“峡谷”为“沟”,这条沟恰好被一道巨大的天然石门拦住,所以巴国人就叫这里为“石夹沟”,这道天然的石门称为“石夹门”。至今这里的人们仍称武陵山大峡谷为“石夹沟”。

  现在,由于峡谷的旅游开发,沟里的村民已经全部搬迁出去,而那片开阔之地依然如桃花源存在谷底。从远古走来的大峡谷充满了神秘的传说“万丈坑的蟒,无底洞的怪”,至今那里还保留着,傍晚以后不入谷,一个人不能入谷的讲究。

  关于这些,我们更希望以科学的态度去了解它,今年3月,重庆洞穴探险队在武陵山大裂谷万丈坑进行历时4天的科考探险,发现大量贝类、腕足类、无脊椎类海生动物化石,其中一枚贝类化石是重庆市范围内罕见的个体较大、形态完整的化石。这些贝类的形成年代距今大约3、4亿年,而令人不解的是,发现一枚疑似为陆生哺乳动物牙齿的化石令人不解,因爬行动物在2亿年左右才开始出行,它怎么会与3、4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在同一个岩层? 大裂谷还有许多谜团待世人解开。

  武陵山大裂谷是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而形成,为喀斯特地貌,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%以上,夏季气温平均气温低至22摄氏度,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%以上,其林木为次原始针叶林与阔叶林组合,随季节变化而呈现出美好的林相,生态环境极佳,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0万个以上。

  武陵山大裂谷海拔从1980米到600米,巅峰到谷底间的落差达700米,从景区大门进入,一直是下山路,从如刀劈斧砍的峭壁处穿天门洞过索桥,沿阶而下,越往下越觉凉爽,再转过一个弯,俯瞰山下,是一处平坦之地,不知道是否就是当年巴人居住的桃花源。

  路过那一片开阔地,(据景区管理人员介绍, 这里以后会修建成餐饮休闲区),继续沿谷底溪流前行,流水潺潺,树木葱茏,蝉虫鸟鸣,蝴蝶翩翩,一路移步换景“五猴下山、雌雄巨猩、一柱擎天、鳄鱼出水、巴将军、老君崖、水晶湖、灯杆石、情人谷、舍身崖、一线天、万丈坑等景点,数不胜数,目不暇接,美不胜收。这里还有一些可爱的动物,如猕猴、麂子、刺猬、野猪、锦鸡等”,或许它们就藏在森林深处,远远的窥视我们这群奇怪的人类。

  再往前,便来到了景区的核心地带--青天峡,位于景区峡谷下段,全长1500米长,峡谷宽度2-5米,被称为天然地缝。峡谷两边悬崖峭壁高度在200-300米 ,抬头仅见天光一线。地缝中怪石林立,钟乳石千姿百态。沿着蜿蜒的栈道走在其间,幽谧古奇之感顿生,壁峭崖有的地方仅隔数尺,而悬在头顶的巨石更是令人震撼。 建在崖壁的的栈道也成为一道景致,如缠在崖壁的腰带或巨蟒,空旷幽谷中声音回荡,寻觅丝丝关于巴人的遗迹,只是他们早已穿越这时空之谷消失在了时间的洪流尽头。

  出了峡谷,乘坐有着亚洲第一陡的“武陵泰斗”观光索道,在索道轿厢中俯瞰,山峦叠嶂峡谷不见,而刚才的穿越,恍惚中有些不真实。

  武陵大裂谷,这道地球最远古的伤,充满沧桑巨变悠远而忧伤的美,那道三亿年的时空之门等待我们去穿越,去更多的发现。(文/图 尤紫璇)


【免责声明】: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,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,未经证实,并非商业用途,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,请勿对号入座,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。如有版权疑问,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,请发送邮件至alad@vip.qq.com,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,谢谢。

网站备案:渝ICP备16000926号-1  联系电话:023-67647003  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4627号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Powered by Copyright © 2015-2024 重庆恋远科技有限公司,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