峥嵘岁月愁 犄角旮旯的“重庆之蛙”

发布时间: 2016-08-30 21:20:05 浏览次数:

  位于沙滨路上的“重庆之蛙”。“它是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电力厂!”区文管所副所长张瑜告诉记者,目前,旧址已基本修复完毕,有望明年向公众开放。

  8月26日,记者走进了这座拥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的旧址。旧址靠山体而建,石砌的墙体、钢筋混凝土的梁架。进入楼体内部,左半部分上下两层,右半部为1层。其中楼体顶部每隔1米便有1个通风口,共18个,此外,还有当年电台使用的烟道以及逃生通道。为了抵御日军轰炸,墙体修得很厚,有1.5米。

  “重庆之蛙”由日寇命名

  当年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什么称作“重庆之蛙”?据了解,抗战爆发后,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迁到重庆,1939年2月6日,电台在重庆建成开播。

  当时,日军尽管制订了周密的轰炸计划,费尽心机,但该电台依然躲过重重劫难,雄鸣不止。当年的东京报纸这样写道:“我皇军飞机大炸重庆,那里的青蛙全都炸死无声,为什么那个扰人心绪的中央电台还是叫个不停?”于是,这个“叫个不停”的电台就有了“重庆之蛙”的别称。这个侵略者在无奈中取的名字,后来成了国人津津乐道的美名。抗战结束之际,“日本无条件投降了”这条消息就是通过“重庆之蛙”传出。

  张瑜介绍,抗战时期,电台的台址分为4处,现在沙坪坝华宇广场是当年的发射台台址,歇台子为收音台台址,播音室设在上清寺。如今的土湾旧址是“重庆之蛙”的发电站和备用电台藏身地。而土湾这处是国际广播电台仅存的旧址。

  从推土机下抢救回来的“重庆之蛙”

  张瑜说,“重庆之蛙”的旧址是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的。由于重庆解放后,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旧址已失去了原有功能,成了居家住房。没有人将其与抗战中大名鼎鼎的“重庆之蛙”联系起来,这里被认为是废弃建筑,差一点被拆除。

  充满历史沧桑感的通风口。

  “在文物普查中,我们发现这栋建筑墙体竟有一米多厚,便觉得非同寻常。后来经多方考证才确定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旧址。当时已经有推土机开到了旧址的旁边,准备将其拆除建楼盘,可以说这一栋建筑是在推土机下抢救回来的。”张瑜说道。

  记者了解到,2013年至2015年,区文管所先后完成该旧址外墙风化处理和文物保护抢救(一期、二期)工程,确保了电力厂旧址的原有形制。同时,根据电力厂旧址半地下掩体的特征,保护工程在严格遵循修缮设计方案的同时,对地下掩埋的不可预知部分,采取了“边维修、边复原、边考证”的科学维修方法,先后在旧址内发现了原电力厂蒸汽进水管,烟囱等遗迹以及抗战时期的重要文物。

  目前,区文管所即将启动陈列布展工作,有望明年内完工,并对外开放。届时,这里将成为一座小型专业博物馆,通过实物、文字、图片还原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风貌。(记者 王粲 文图)


【免责声明】: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,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,未经证实,并非商业用途,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,请勿对号入座,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。如有版权疑问,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,请请发送邮件至alad@vip.qq.com,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,谢谢。
长按关注
您好,欢迎来到重庆自由行!
当前位置:民俗文化首页 > 旅游资讯 > 民俗文化 > 正文

峥嵘岁月愁 犄角旮旯的“重庆之蛙”

发布时间: 2016-08-30 21:20:05   作者:王粲   来源: 沙坪坝报   浏览次数:
摘要: 位于沙滨路上的“重庆之蛙”是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电力厂,它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事故?它又如何差点成为一栋废弃建筑?

  位于沙滨路上的“重庆之蛙”。“它是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电力厂!”区文管所副所长张瑜告诉记者,目前,旧址已基本修复完毕,有望明年向公众开放。

  8月26日,记者走进了这座拥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的旧址。旧址靠山体而建,石砌的墙体、钢筋混凝土的梁架。进入楼体内部,左半部分上下两层,右半部为1层。其中楼体顶部每隔1米便有1个通风口,共18个,此外,还有当年电台使用的烟道以及逃生通道。为了抵御日军轰炸,墙体修得很厚,有1.5米。

  “重庆之蛙”由日寇命名

  当年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什么称作“重庆之蛙”?据了解,抗战爆发后,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迁到重庆,1939年2月6日,电台在重庆建成开播。

  当时,日军尽管制订了周密的轰炸计划,费尽心机,但该电台依然躲过重重劫难,雄鸣不止。当年的东京报纸这样写道:“我皇军飞机大炸重庆,那里的青蛙全都炸死无声,为什么那个扰人心绪的中央电台还是叫个不停?”于是,这个“叫个不停”的电台就有了“重庆之蛙”的别称。这个侵略者在无奈中取的名字,后来成了国人津津乐道的美名。抗战结束之际,“日本无条件投降了”这条消息就是通过“重庆之蛙”传出。

  张瑜介绍,抗战时期,电台的台址分为4处,现在沙坪坝华宇广场是当年的发射台台址,歇台子为收音台台址,播音室设在上清寺。如今的土湾旧址是“重庆之蛙”的发电站和备用电台藏身地。而土湾这处是国际广播电台仅存的旧址。

  从推土机下抢救回来的“重庆之蛙”

  张瑜说,“重庆之蛙”的旧址是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的。由于重庆解放后,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旧址已失去了原有功能,成了居家住房。没有人将其与抗战中大名鼎鼎的“重庆之蛙”联系起来,这里被认为是废弃建筑,差一点被拆除。

  充满历史沧桑感的通风口。

  “在文物普查中,我们发现这栋建筑墙体竟有一米多厚,便觉得非同寻常。后来经多方考证才确定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旧址。当时已经有推土机开到了旧址的旁边,准备将其拆除建楼盘,可以说这一栋建筑是在推土机下抢救回来的。”张瑜说道。

  记者了解到,2013年至2015年,区文管所先后完成该旧址外墙风化处理和文物保护抢救(一期、二期)工程,确保了电力厂旧址的原有形制。同时,根据电力厂旧址半地下掩体的特征,保护工程在严格遵循修缮设计方案的同时,对地下掩埋的不可预知部分,采取了“边维修、边复原、边考证”的科学维修方法,先后在旧址内发现了原电力厂蒸汽进水管,烟囱等遗迹以及抗战时期的重要文物。

  目前,区文管所即将启动陈列布展工作,有望明年内完工,并对外开放。届时,这里将成为一座小型专业博物馆,通过实物、文字、图片还原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风貌。(记者 王粲 文图)


【免责声明】: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,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,未经证实,并非商业用途,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,请勿对号入座,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。如有版权疑问,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,请发送邮件至alad@vip.qq.com,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,谢谢。

网站备案:渝ICP备16000926号-1  联系电话:023-67647003  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4627号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Powered by Copyright © 2015-2024 重庆恋远科技有限公司,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