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中秋节习俗,其实远不止吃月饼、赏月那么简单,细细数来有20项至多,你赶紧来看看看看,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呢!
1、吃月饼
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,俗话说:“八月十五月正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”。月饼一词,源于南宋吴自牧的《梦梁录》,那时仅是一种点心。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团圆,寄托思念。同时,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。
2、民间拜月
在古代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。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。在月下,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,红烛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。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,在家的,在外地的,都要算在一起,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,大小要一样。
3、玩花灯
中秋节,有许多的游戏活动,首先是玩花灯。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,过节要玩灯。当然,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,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、儿童之间进行的。花灯早在北宋《武林旧事》中,记载中秋夜节俗,就有‘将“一点红”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。中秋玩花灯,多集中在南方。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,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:芝麻灯、蛋壳灯、刨花灯、稻草灯、鱼鳞灯、谷壳灯、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,令人赞叹。
4、偷吃
在湖南省与贵州省交界的怀化地区,流传“偷吃”风俗。每到中秋这天,家家大门、后门都半掩半开;平时,乡亲们对小偷深恶痛绝,可这天,明知“小偷”进了屋,全家都装聋作哑,视而不见,且为“小偷”准备丰盛的瓜果、月饼等,“偷吃”越多越高兴。
5、骂中秋
在广西壮族地区,有一个非常怪的中秋习俗,叫做“骂中秋”。相传古代有位美丽的姑娘,不喜欢虚假的甜言蜜语,偏偏喜欢尖刻辛辣的骂语。有个青年人在中秋之夜,当众痛骂偷了姑娘甘蔗的人,而被姑娘爱上。姑娘嫁给了他。从此,当地形成一种青年人以恶作剧引人发骂的风俗。当地风俗认为中秋之夜被骂得越多,就越长寿。因而形成一个不是以欢歌曼舞,而是以骂不绝耳为主要内容的奇特节日情景。
6、偷菜求郎
在台湾中秋之夜,流传着一种有趣的“偷菜求郎”习俗。中秋之夜,姑娘们踏着月光,往别人家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,摘到后便预示其能遇到如意郎君。因此,民间有“偷着葱,嫁好夫,偷着菜,嫁好婿”的谚语。
7、走月
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“走月”。皎洁的月光下,人们衣着华美,三五结伴,或游街市,或乏舟秦淮河,或登楼观赏月华,谈笑风生。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、玩月桥,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,都是游人“走月”时的赏月胜地;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,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。旧时南京人“走月”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: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,要去游夫子庙,随后再跨过一座桥,相传即可有“梦熊之喜”(意生男孩)。
8、燃灯
中秋之夜,天清如水,月明如镜,可谓良辰之美景,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,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。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。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。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。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。
9、偷瓜送子
贵州省不少地方,流行“偷瓜送子”习俗。要是谁家不生小孩,村里好心的小伙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,来到地里,偷摘一个大冬瓜,刻画出小孩的模样,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上,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,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,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一夜,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,要是以后怀了孕,受瓜人得好好感谢这群小伙。
10、听香
听香是古代流传在台湾地区的中秋习俗。古时想得到佳偶的少女,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,诉说心事,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,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,牢记在心,回家再掷茭,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。例如卜占终身大事,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、月圆,就表示吉兆,喜事近了。
11、烧斗香
江苏省中秋夜要烧斗香。香斗四周糊有纱绢,绘上月宫景色。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,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。上海人则习惯以桂花蜜酒佐食。
12、舞火龙
舞火龙舞火龙,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。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,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。这火龙长达70多米,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,插满了长寿香。盛会之夜,这个区的大街小巷,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,很是热闹。
13、拜天公
在福建浦城,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,以求长寿。在建宁,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。上杭县人过中秋,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。龙岩人吃月饼时,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、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,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。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。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。
14、猜谜
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,人们都聚集在一起,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,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,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,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。
15、吃芋头
芋头是美味时令小吃,由于蝗虫不食的特点,自古便有“平时菜蔬,荒年粮”的美誉。广东有些地方过中秋节时,要吃芋头。此时家家都要煨一锅芋头,合家团聚,一边赏月,一边齐享芋香之美味。中秋食芋,还有不信邪之意。清乾隆《潮州府志》曰:“中秋玩月,剥芋头食之,谓之剥鬼皮。”
16、玩兔儿爷
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。明人纪坤(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)的《花王阁剩稿》:“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,衣冠踞坐如人状,儿女祀而拜之。”到了清代,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。制作也日趋精致,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、身披戢袍的、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、或坐或立的。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。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,或是剃头师父、或是缝鞋、卖馄饨、茶汤的,不一而足。
17、烧塔
中秋夜烧塔在江西吉安地区很盛行。塔高1—3公尺不等,多用碎瓦片砌成,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,约占塔高的1/4,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,顶端留一个塔口,供投放燃料用。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,燃料有木、竹、谷壳等,火旺时泼松香粉,引焰助威,极为壮观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,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,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,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、奖金或奖品。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,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,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。
18、抢瓜
浙江省山区流行“抢瓜”习俗。青年和孩子们分别在白天或晚上举行抢瓜比赛,看谁最先抢到瓜。胜者,意味幸福吉祥,还可得到奖励。
19、抛帕招亲
在我国福建一些地区,中秋之夜有“抛帕招亲”的习俗。一般是于广场中搭一彩台,布置成月宫景状,设玉兔、桂树等。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,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,如有人接到的手帕与“嫦娥”手中的花色相同,即可登台领奖。有些未婚的小伙在交还手帕时,若“嫦娥”喜欢,则可交友往来,情投意合者便可喜结良缘。
20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
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,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,以糕点、糖果最为多见。每逢中秋之夜,人们仰望月中丹桂,闻着阵阵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欢庆合家甜甜蜜蜜,欢聚一堂,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。桂花,十里飘香,沁人肺腑,古人赞云:“虽无艳态惊群目,却有清香压九秋”。
对于中秋节习俗,其实远不止吃月饼、赏月那么简单,细细数来有20项至多,你赶紧来看看看看,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呢!
1、吃月饼
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,俗话说:“八月十五月正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”。月饼一词,源于南宋吴自牧的《梦梁录》,那时仅是一种点心。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团圆,寄托思念。同时,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。
2、民间拜月
在古代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。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。在月下,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,红烛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。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,在家的,在外地的,都要算在一起,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,大小要一样。
3、玩花灯
中秋节,有许多的游戏活动,首先是玩花灯。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,过节要玩灯。当然,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,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、儿童之间进行的。花灯早在北宋《武林旧事》中,记载中秋夜节俗,就有‘将“一点红”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。中秋玩花灯,多集中在南方。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,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:芝麻灯、蛋壳灯、刨花灯、稻草灯、鱼鳞灯、谷壳灯、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,令人赞叹。
4、偷吃
在湖南省与贵州省交界的怀化地区,流传“偷吃”风俗。每到中秋这天,家家大门、后门都半掩半开;平时,乡亲们对小偷深恶痛绝,可这天,明知“小偷”进了屋,全家都装聋作哑,视而不见,且为“小偷”准备丰盛的瓜果、月饼等,“偷吃”越多越高兴。
5、骂中秋
在广西壮族地区,有一个非常怪的中秋习俗,叫做“骂中秋”。相传古代有位美丽的姑娘,不喜欢虚假的甜言蜜语,偏偏喜欢尖刻辛辣的骂语。有个青年人在中秋之夜,当众痛骂偷了姑娘甘蔗的人,而被姑娘爱上。姑娘嫁给了他。从此,当地形成一种青年人以恶作剧引人发骂的风俗。当地风俗认为中秋之夜被骂得越多,就越长寿。因而形成一个不是以欢歌曼舞,而是以骂不绝耳为主要内容的奇特节日情景。
6、偷菜求郎
在台湾中秋之夜,流传着一种有趣的“偷菜求郎”习俗。中秋之夜,姑娘们踏着月光,往别人家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,摘到后便预示其能遇到如意郎君。因此,民间有“偷着葱,嫁好夫,偷着菜,嫁好婿”的谚语。
7、走月
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“走月”。皎洁的月光下,人们衣着华美,三五结伴,或游街市,或乏舟秦淮河,或登楼观赏月华,谈笑风生。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、玩月桥,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,都是游人“走月”时的赏月胜地;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,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。旧时南京人“走月”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: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,要去游夫子庙,随后再跨过一座桥,相传即可有“梦熊之喜”(意生男孩)。
8、燃灯
中秋之夜,天清如水,月明如镜,可谓良辰之美景,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,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。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。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。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。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。
9、偷瓜送子
贵州省不少地方,流行“偷瓜送子”习俗。要是谁家不生小孩,村里好心的小伙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,来到地里,偷摘一个大冬瓜,刻画出小孩的模样,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上,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,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,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一夜,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,要是以后怀了孕,受瓜人得好好感谢这群小伙。
10、听香
听香是古代流传在台湾地区的中秋习俗。古时想得到佳偶的少女,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,诉说心事,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,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,牢记在心,回家再掷茭,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。例如卜占终身大事,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、月圆,就表示吉兆,喜事近了。
11、烧斗香
江苏省中秋夜要烧斗香。香斗四周糊有纱绢,绘上月宫景色。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,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。上海人则习惯以桂花蜜酒佐食。
12、舞火龙
舞火龙舞火龙,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。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,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。这火龙长达70多米,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,插满了长寿香。盛会之夜,这个区的大街小巷,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,很是热闹。
13、拜天公
在福建浦城,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,以求长寿。在建宁,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。上杭县人过中秋,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。龙岩人吃月饼时,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、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,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。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。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。
14、猜谜
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,人们都聚集在一起,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,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,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,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。
15、吃芋头
芋头是美味时令小吃,由于蝗虫不食的特点,自古便有“平时菜蔬,荒年粮”的美誉。广东有些地方过中秋节时,要吃芋头。此时家家都要煨一锅芋头,合家团聚,一边赏月,一边齐享芋香之美味。中秋食芋,还有不信邪之意。清乾隆《潮州府志》曰:“中秋玩月,剥芋头食之,谓之剥鬼皮。”
16、玩兔儿爷
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。明人纪坤(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)的《花王阁剩稿》:“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,衣冠踞坐如人状,儿女祀而拜之。”到了清代,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。制作也日趋精致,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、身披戢袍的、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、或坐或立的。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。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,或是剃头师父、或是缝鞋、卖馄饨、茶汤的,不一而足。
17、烧塔
中秋夜烧塔在江西吉安地区很盛行。塔高1—3公尺不等,多用碎瓦片砌成,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,约占塔高的1/4,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,顶端留一个塔口,供投放燃料用。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,燃料有木、竹、谷壳等,火旺时泼松香粉,引焰助威,极为壮观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,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,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,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、奖金或奖品。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,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,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。
18、抢瓜
浙江省山区流行“抢瓜”习俗。青年和孩子们分别在白天或晚上举行抢瓜比赛,看谁最先抢到瓜。胜者,意味幸福吉祥,还可得到奖励。
19、抛帕招亲
在我国福建一些地区,中秋之夜有“抛帕招亲”的习俗。一般是于广场中搭一彩台,布置成月宫景状,设玉兔、桂树等。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,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,如有人接到的手帕与“嫦娥”手中的花色相同,即可登台领奖。有些未婚的小伙在交还手帕时,若“嫦娥”喜欢,则可交友往来,情投意合者便可喜结良缘。
20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
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,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,以糕点、糖果最为多见。每逢中秋之夜,人们仰望月中丹桂,闻着阵阵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欢庆合家甜甜蜜蜜,欢聚一堂,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。桂花,十里飘香,沁人肺腑,古人赞云:“虽无艳态惊群目,却有清香压九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