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碚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多少

发布时间: 2016-08-31 22:01:22 浏览次数:

  北碚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多少,五谷粮食画艺术、偏岩耍锣鼓、静观镇草鞋技艺、北泉板凳龙这些你了解吗?跟着我们重庆自由行来了解了解吧。

  五谷粮食画艺术

  五谷粮食画,简称“五谷画”或“粮食画”,也可美其名曰“五谷艺术”,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“粮艺”、“谷艺”、“豆塑画”、“百米图”、“米画”等。

  重庆五谷粮食画艺术初起于唐,盛于清,清朝从乾隆始,曾做一度成为重庆府敬献皇帝之贡品。

  重庆五谷粮食画艺术创作方法是以各类作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,通过粘、贴、拼、雕等手段,利用其它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卡通、抽象等形象的画面,运用构图、线条、明暗、色彩等造型手法,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视觉艺术。

  重庆五谷粮食画艺术的第五代传承人唐大焱,在探求本法初源的基础上,强化其艺术性和观赏性,对全国的五谷粮食画进行了系统分类,将五谷粮食画分为原色五谷粮食画艺术、彩色五谷粮食画艺术、合成色五谷粮食画艺术和夜光五谷粮食画艺术四大类,借鉴中国白描、工笔、书法和外国抽象艺术中立体、空间、色彩和变形等艺术种类,不断丰富、完善五谷粮食画的创作领域和艺术空间。

  五谷粮食画世界罕见,堪称中华绝技。唐大焱研发的五谷粮食画永久保存技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,作品不变形、不褪色、不冷缩、不热胀、不霉变、不蛀虫,可将五谷粮食画长期保存,永久收藏。

  此项目已于二〇一一年二月九日在市文广局门户网 “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”上公示。

  偏岩耍锣鼓

  偏岩耍锣鼓, 2008年被列为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,源自重庆市北碚区偏岩古镇,是当地一种自娱娱人的民间锣鼓打击乐形式,距今约200年的历史。属传统音乐类。

  偏岩耍锣鼓主要源自三套班子。一套是以偏岩本地住户唐述清为首的唐家耍锣鼓队,一套是以由合川移居偏岩的李全山(铁匠)为首的李家耍锣鼓队,还有一套是从合川拜师学回的李校槐为首的耍锣鼓队。唐家锣鼓注重气势和氛围,而李全山锣鼓曲牌隶属于四川锣鼓,有较强的戏剧曲艺成分,李校槐锣鼓曲牌则是合川牌子,取川渝两地之长,成为现在偏岩耍锣鼓的主要曲牌,三家锣鼓世家相互交流、相互切磋,在技艺、起调、主音、打法、配奏等方面相互融合,形成了现在的偏岩耍锣鼓。

  偏岩耍锣鼓的传承人都已年过花甲,目前再没有年轻人学习、传承,急需传承保护。

  此项目已于二〇一一年二月九日在市文广局门户网 “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”上公示。

  静观镇草鞋技艺

  静观草鞋源于明朝末年,现有300多年的历史,先在辛家湾少量生产后发展至集真、三根、双塘、花园、塔坪等地。有稻草、竹麻草鞋两种,前种是生产者用,全用稻草制成;后者为富贵人家之用。生活中草鞋十分轻便,经济实惠。竹麻草鞋则穿上后显示身份。这两种草鞋工艺虽粗放简单,却是农村“零花钱”日常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。

  过去静观的红岩、花园、双塘、三根、陡梯等村几乎家家生产草鞋,当时静观横街就成了草鞋一条街。昔日每逢静观赶集有压断一条街之称,长达五华里。人来人往,热闹非繁,车水马龙。由于草鞋有穿着透气、除湿除臭的特点,走亲串戚的人们都要带上草鞋(竹麻)作品为礼品。除在当地销售外,不少的贩运者还把草鞋运往合川、邻水、重庆等地销售,有的还把它作为礼品送给上海、北京等地的亲朋好友穿,很受亲睐。

  此项目已于二〇一一年二月九日在市文广局门户网 “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”上公示。

  北泉板凳龙

  北泉板凳龙,源于清朝末年《虾子龙》中的“细娃耍板凳”,即孩童用板凳模拟“龙”的各种形态,借物抒情:一条四脚板凳,三小儿操之,口念锣鼓经,凌空腾跃,上下翻舞,形成最初的舞蹈语汇:龙翻身。

  1884年,出身锣鼓世家的黄良成和黄吉云兄弟,参考川剧曲牌,将“口念锣鼓”形成形成2/4和4/4拍的音乐节奏,配以鼓、镲、锣、钹等乐器组成打击乐,在“细娃耍板凳”的基础上,创“大人玩龙灯”的北泉板凳龙,并逐步演变成节庆舞蹈。

  北泉板凳龙,似龙非龙,用红绸缠裹木板凳,头系一朵大红袍花,具有写意象形的质朴特征。随着音乐色彩的丰富,吸引了更多的板凳龙舞者,丰富完善其舞蹈语汇,发展出三条、五条以至十多条板凳共舞的较大型组合阵式;

  而且突破性地把“人”的角色戏剧化,借鉴戏曲的写意特征,增添灵活诙谐的逗宝人,为板凳龙舞之“魂”,根据现场,灵活组织套路和队形,形成亮宝、托宝、滚宝、抛宝、磨盘腿藏宝、舞宝等动作;同时演化出30几个“人龙相嬉”的套路和队形:引龙、骑龙、跳龙、盘龙、穿龙腹、踏龙背、骑龙背、上天梯、大、小板凳花、群龙抢宝和游龙等,分则一根板凳一小龙,合则数根板凳一大龙,热烈壮观,将北泉板凳龙的娱乐性耍得淋漓尽致。


【免责声明】: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,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,未经证实,并非商业用途,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,请勿对号入座,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。如有版权疑问,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,请请发送邮件至alad@vip.qq.com,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,谢谢。
长按关注
您好,欢迎来到重庆自由行官网!
当前位置:民俗文化首页 > 旅游资讯 > 民俗文化 > 正文

北碚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多少

发布时间: 2016-08-31 22:01:22   作者:佚名   来源: 重庆自由行综合   浏览次数:
摘要: 北碚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多少,五谷粮食画艺术、偏岩耍锣鼓、静观镇草鞋技艺、北泉板凳龙这些你了解吗?跟着我们重庆自由行来了解了解吧。

  北碚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多少,五谷粮食画艺术、偏岩耍锣鼓、静观镇草鞋技艺、北泉板凳龙这些你了解吗?跟着我们重庆自由行来了解了解吧。

  五谷粮食画艺术

  五谷粮食画,简称“五谷画”或“粮食画”,也可美其名曰“五谷艺术”,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“粮艺”、“谷艺”、“豆塑画”、“百米图”、“米画”等。

  重庆五谷粮食画艺术初起于唐,盛于清,清朝从乾隆始,曾做一度成为重庆府敬献皇帝之贡品。

  重庆五谷粮食画艺术创作方法是以各类作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,通过粘、贴、拼、雕等手段,利用其它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卡通、抽象等形象的画面,运用构图、线条、明暗、色彩等造型手法,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视觉艺术。

  重庆五谷粮食画艺术的第五代传承人唐大焱,在探求本法初源的基础上,强化其艺术性和观赏性,对全国的五谷粮食画进行了系统分类,将五谷粮食画分为原色五谷粮食画艺术、彩色五谷粮食画艺术、合成色五谷粮食画艺术和夜光五谷粮食画艺术四大类,借鉴中国白描、工笔、书法和外国抽象艺术中立体、空间、色彩和变形等艺术种类,不断丰富、完善五谷粮食画的创作领域和艺术空间。

  五谷粮食画世界罕见,堪称中华绝技。唐大焱研发的五谷粮食画永久保存技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,作品不变形、不褪色、不冷缩、不热胀、不霉变、不蛀虫,可将五谷粮食画长期保存,永久收藏。

  此项目已于二〇一一年二月九日在市文广局门户网 “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”上公示。

  偏岩耍锣鼓

  偏岩耍锣鼓, 2008年被列为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,源自重庆市北碚区偏岩古镇,是当地一种自娱娱人的民间锣鼓打击乐形式,距今约200年的历史。属传统音乐类。

  偏岩耍锣鼓主要源自三套班子。一套是以偏岩本地住户唐述清为首的唐家耍锣鼓队,一套是以由合川移居偏岩的李全山(铁匠)为首的李家耍锣鼓队,还有一套是从合川拜师学回的李校槐为首的耍锣鼓队。唐家锣鼓注重气势和氛围,而李全山锣鼓曲牌隶属于四川锣鼓,有较强的戏剧曲艺成分,李校槐锣鼓曲牌则是合川牌子,取川渝两地之长,成为现在偏岩耍锣鼓的主要曲牌,三家锣鼓世家相互交流、相互切磋,在技艺、起调、主音、打法、配奏等方面相互融合,形成了现在的偏岩耍锣鼓。

  偏岩耍锣鼓的传承人都已年过花甲,目前再没有年轻人学习、传承,急需传承保护。

  此项目已于二〇一一年二月九日在市文广局门户网 “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”上公示。

  静观镇草鞋技艺

  静观草鞋源于明朝末年,现有300多年的历史,先在辛家湾少量生产后发展至集真、三根、双塘、花园、塔坪等地。有稻草、竹麻草鞋两种,前种是生产者用,全用稻草制成;后者为富贵人家之用。生活中草鞋十分轻便,经济实惠。竹麻草鞋则穿上后显示身份。这两种草鞋工艺虽粗放简单,却是农村“零花钱”日常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。

  过去静观的红岩、花园、双塘、三根、陡梯等村几乎家家生产草鞋,当时静观横街就成了草鞋一条街。昔日每逢静观赶集有压断一条街之称,长达五华里。人来人往,热闹非繁,车水马龙。由于草鞋有穿着透气、除湿除臭的特点,走亲串戚的人们都要带上草鞋(竹麻)作品为礼品。除在当地销售外,不少的贩运者还把草鞋运往合川、邻水、重庆等地销售,有的还把它作为礼品送给上海、北京等地的亲朋好友穿,很受亲睐。

  此项目已于二〇一一年二月九日在市文广局门户网 “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”上公示。

  北泉板凳龙

  北泉板凳龙,源于清朝末年《虾子龙》中的“细娃耍板凳”,即孩童用板凳模拟“龙”的各种形态,借物抒情:一条四脚板凳,三小儿操之,口念锣鼓经,凌空腾跃,上下翻舞,形成最初的舞蹈语汇:龙翻身。

  1884年,出身锣鼓世家的黄良成和黄吉云兄弟,参考川剧曲牌,将“口念锣鼓”形成形成2/4和4/4拍的音乐节奏,配以鼓、镲、锣、钹等乐器组成打击乐,在“细娃耍板凳”的基础上,创“大人玩龙灯”的北泉板凳龙,并逐步演变成节庆舞蹈。

  北泉板凳龙,似龙非龙,用红绸缠裹木板凳,头系一朵大红袍花,具有写意象形的质朴特征。随着音乐色彩的丰富,吸引了更多的板凳龙舞者,丰富完善其舞蹈语汇,发展出三条、五条以至十多条板凳共舞的较大型组合阵式;

  而且突破性地把“人”的角色戏剧化,借鉴戏曲的写意特征,增添灵活诙谐的逗宝人,为板凳龙舞之“魂”,根据现场,灵活组织套路和队形,形成亮宝、托宝、滚宝、抛宝、磨盘腿藏宝、舞宝等动作;同时演化出30几个“人龙相嬉”的套路和队形:引龙、骑龙、跳龙、盘龙、穿龙腹、踏龙背、骑龙背、上天梯、大、小板凳花、群龙抢宝和游龙等,分则一根板凳一小龙,合则数根板凳一大龙,热烈壮观,将北泉板凳龙的娱乐性耍得淋漓尽致。


【免责声明】: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,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,未经证实,并非商业用途,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,请勿对号入座,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。如有版权疑问,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,请发送邮件至alad@vip.qq.com,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,谢谢。

网站备案:渝ICP备16000926号-1  联系电话:023-67647003  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4627号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Powered by Copyright © 2015-2024 重庆恋远科技有限公司,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