炒米糖开水、糖粑粑、川剧变脸、巴渝木偶戏、黄葛叶子上画画……近日,在渝中区解放西路原市五中院院坝头上演着一场场重庆文化大餐。据悉,十八梯老重庆文化节将持续到21日(星期天),每天10点到下午5点免费开放。
小孩子围着吃炒米糖开水
老吃法:炒米糖开水
红 糖糍粑、龙须酥、炒米糖开水……老重庆小吃摊一字排开。“妹妹,这个要多泡一下,泡个两三分钟再吃。”49岁陈子霞对一个女娃说。每来一位客人,她总会交 代一两句。“我家就在民国街,以前是卖莲子粥的。3年前,跟当时90岁的婆子妈摆龙门阵,她说在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炒米红糖水,那时候只有富贵人家还有 招待贵客时,才会泡上一碗。她还跟我们说了配方,于是就改卖这个。”
炒米、山楂、花生、芝麻,开水一浇上,倒上熬的红糖水,就成了一碗炒米糖开水。陈子霞说:“糯米要蒸熟、阴干,再将米用大火炒到膨开。阴干米需要3~6天,炒也要炒个半个小时左右。红糖水也要大锅熬煮,熬到粘稠。”
李兴毅在50年代就住在十八梯和较场口附近,“我小时候也爱吃这个,挑夫担子一挑,街上一喊,我们就呼啦围上去买。我还记得当时解放碑,还有个专门卖炒米糖开水的店铺。”
老戏法:巴渝木偶戏
“不要看木偶戏简单,对表演艺人的综合要求却很高。”巴渝木偶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车渝江说,表演艺人除声腔、身段、舞台表现等基本功外,最基本的还得会制作木偶。
“我小时候在十八梯住,婚丧嫁娶,经常看到老手艺人走街串巷表演巴渝木偶戏,《白蛇传》、《过巴州》、《三打白骨精》那叫一个绝。”52岁的陈先生说,那个年代,能够看一场巴渝木偶戏绝对是最洋气的事。
在十八梯老重庆文化节上,巴渝木偶最让人称道的变脸、喷火焰以及长袖舞等高难度特技动作都可看到。
老单方:传统熏艾灸
修面、修脚、做头、针灸火罐,老重庆的手艺和行当大多在文化节上与市民见面。重庆中医少林堂61岁的秦明德用一根白色卷纸包裹的草药在市民各个穴位上烟熏。
秦明德说,不要小看一根艾条,它可包含了近20种中药材。“如果流鼻涕,在你的印堂上熏5分钟胜过吃一包药;小孩咳嗽,在他的天突穴上熏几分钟,就能缓 解。”陈婆婆迫不及待地坐上凳子享受熏艾灸,“我们小时候,老人就用这个老单方给我们治疗感冒咳嗽,不打针不吃药副作用少。”
老手法:老重庆面塑
一团面粉、一把剪刀、一块塑料拨子就是重庆面塑手艺人谭先华的家当,在和记者聊天的短短十分钟,谭先华就像变戏法一样,一个栩栩如生的叮当猫就出现在记者眼前。
52岁的谭先华1987年开始学捏面人,如今可捏5大类280多种面人。谭先华说,面人原料就是糯米和面粉,材料须经搅拌、烫面、蒸面、配色四道工序,耗时两小时。“制料考验人的耐心和用心程度,整个过程须专心致志,最后捏出的面人才不变形、不破碎、不变色。”
谭先华是我市非遗文化遗产之一的“重庆面塑”手艺传承人,经常出访到外国进行现场表演,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。
炒米糖开水、糖粑粑、川剧变脸、巴渝木偶戏、黄葛叶子上画画……近日,在渝中区解放西路原市五中院院坝头上演着一场场重庆文化大餐。据悉,十八梯老重庆文化节将持续到21日(星期天),每天10点到下午5点免费开放。
小孩子围着吃炒米糖开水
老吃法:炒米糖开水
红 糖糍粑、龙须酥、炒米糖开水……老重庆小吃摊一字排开。“妹妹,这个要多泡一下,泡个两三分钟再吃。”49岁陈子霞对一个女娃说。每来一位客人,她总会交 代一两句。“我家就在民国街,以前是卖莲子粥的。3年前,跟当时90岁的婆子妈摆龙门阵,她说在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炒米红糖水,那时候只有富贵人家还有 招待贵客时,才会泡上一碗。她还跟我们说了配方,于是就改卖这个。”
炒米、山楂、花生、芝麻,开水一浇上,倒上熬的红糖水,就成了一碗炒米糖开水。陈子霞说:“糯米要蒸熟、阴干,再将米用大火炒到膨开。阴干米需要3~6天,炒也要炒个半个小时左右。红糖水也要大锅熬煮,熬到粘稠。”
李兴毅在50年代就住在十八梯和较场口附近,“我小时候也爱吃这个,挑夫担子一挑,街上一喊,我们就呼啦围上去买。我还记得当时解放碑,还有个专门卖炒米糖开水的店铺。”
老戏法:巴渝木偶戏
“不要看木偶戏简单,对表演艺人的综合要求却很高。”巴渝木偶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车渝江说,表演艺人除声腔、身段、舞台表现等基本功外,最基本的还得会制作木偶。
“我小时候在十八梯住,婚丧嫁娶,经常看到老手艺人走街串巷表演巴渝木偶戏,《白蛇传》、《过巴州》、《三打白骨精》那叫一个绝。”52岁的陈先生说,那个年代,能够看一场巴渝木偶戏绝对是最洋气的事。
在十八梯老重庆文化节上,巴渝木偶最让人称道的变脸、喷火焰以及长袖舞等高难度特技动作都可看到。
老单方:传统熏艾灸
修面、修脚、做头、针灸火罐,老重庆的手艺和行当大多在文化节上与市民见面。重庆中医少林堂61岁的秦明德用一根白色卷纸包裹的草药在市民各个穴位上烟熏。
秦明德说,不要小看一根艾条,它可包含了近20种中药材。“如果流鼻涕,在你的印堂上熏5分钟胜过吃一包药;小孩咳嗽,在他的天突穴上熏几分钟,就能缓 解。”陈婆婆迫不及待地坐上凳子享受熏艾灸,“我们小时候,老人就用这个老单方给我们治疗感冒咳嗽,不打针不吃药副作用少。”
老手法:老重庆面塑
一团面粉、一把剪刀、一块塑料拨子就是重庆面塑手艺人谭先华的家当,在和记者聊天的短短十分钟,谭先华就像变戏法一样,一个栩栩如生的叮当猫就出现在记者眼前。
52岁的谭先华1987年开始学捏面人,如今可捏5大类280多种面人。谭先华说,面人原料就是糯米和面粉,材料须经搅拌、烫面、蒸面、配色四道工序,耗时两小时。“制料考验人的耐心和用心程度,整个过程须专心致志,最后捏出的面人才不变形、不破碎、不变色。”
谭先华是我市非遗文化遗产之一的“重庆面塑”手艺传承人,经常出访到外国进行现场表演,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。
顶
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