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4A级景区——龙缸景区云端廊桥
国家4A级景区——张飞庙
国家4A级景区——三峡梯城全景
9月19日,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重点影像工程——《美丽中国》系列300部微电影制作团队为云阳龙缸景区“量身定制”的微电影正式开拍。
其实,这并不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在龙缸取景。2014年5月,中央电视台就曾在《地理中国》栏目中,以《天“坑”奇观——龙缸巨坑》为主题,详细介绍了龙缸的成因,展示了龙缸景区迷人的自然风情和独特的人文底蕴。2015年,中央电视台《乡约》和《乡土》栏目组分别走进龙缸景区拍摄了专题节目。
龙缸景区迷人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底蕴,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。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2015年,云阳全县共接待游客503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33.86亿元,与2014年相比,增长率分别达到138.9%和180.2%,为全县GDP直接贡献率为5%。仅龙缸景区接待游客达113万人次,在2014年基础上翻了两番,增长速度开创重庆先例。
强品牌
以龙缸景区为支点 撬动全域全季旅游
云阳旅游,厚积薄发。尤其是2012年4月龙缸景区开园以来,全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等相关指标均实现了大幅增长。作为旅游品牌的一大支点,龙缸景区成功撬动了云阳全域旅游这盘大棋。
然而,云阳还有着更为远大的目标。
《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》出台后,云阳县委再次审视近年来的发展历程,仔细分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,并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要求,拟定了新的发展目标——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。
围绕这个目标,云阳按照“景区景点、全域全季”的旅游发展思路,围绕“两点一线”,强力实施“抓景区建设、抓服务质量、抓宣传营销”三大举措,促进云阳旅游业在未来5年内实现从景点旅游阶段向全域旅游阶段过渡,让云阳迅速成长为重庆旅游的新地标。
“两点一线”,即建成龙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充分发挥其核心引领作用;建成三峡梯城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,发挥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功能,打造旅游城市品牌;倾力打造县城至龙缸景区沿线最美乡村大道,建成“一镇一品”、“一镇一游”的最美景观大道,配套基础设施建设,服务龙缸,让沿线每一步都有美景、有耍事,购物便利,吃住舒心,增加目的地吸引力。
另一方面,整合资源,强化顶层设计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促进乡村旅游与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形成“多点支撑、全域延伸”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,绘就“一年四季有花赏,一年四季有果采,一年四季有活动,一年四季有亮点”的乡村旅游风情画卷。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,把最美乡村大道建设成乡村旅游最靓丽风景线,把盘龙街道打造成集合完整旅游功能要素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区,把上坝建设成避暑纳凉旅游度假区。同时,深化精品乡村旅游节庆品牌,做成口碑,吸引游客,促进消费,发展节会经济。
此外,夯实配套,提高全域服务质量,强抓宣传营销,努力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,实现建成“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”的总目标。到2020年,云阳将发展乡村酒店50家、农家乐50家、特色民宿300家,力争创建5A级景区2个、4A级景区4个、3A级景区9个,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,景区门票游客突破200万人次,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。
抓经济
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旅游助推脱贫攻坚
云阳,地处渝东北、三峡库区腹心,是人口大县、农业大县、山区大县、移民大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,经济基础极为薄弱。
但云阳在自然人文资源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在其36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分布着龙缸、张飞庙、三峡文物园、磐石城、龙脊岭公园、彭氏宗祠、高阳平湖等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。
然而,如何将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转变为造福百姓的金山银山?如何将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生态资源和发展优势?云阳从旅游经济上找到了答案,并成功探索出了发展路径。
近年来,云阳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,把旅游业确定为全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,切实加强全县旅游规划指导,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,加快重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,强化旅游宣传营销,优化旅游公共服务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实现了由过境游向目的地游的华丽转身,旅游产业创造了奇迹,旅游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。近年来,全县共接待游客累计1081.3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。
此外,以龙缸、三峡梯城和张飞庙景区为核心,云阳正逐步落实沿线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、旅游购物等17个重点项目的招商和建设,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,延长旅游产业价值链,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,帮助农民增收致富。
据悉,2015年,云阳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4.5亿元,建卡贫困户直接经营农家乐600户,户均增收3.2万元。贫困户就近农家乐务工3000人,人均工资收入1.2万元。目前,乡村旅游覆盖面积近50平方公里,覆盖人口31万人,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,成为重庆市依托旅游脱贫致富的典型。
提质量
全局意识找差距 多措并举补短板
过去的云阳,淹没在中国的旅游版图中。龙缸、石笋河、大安洞、南三峡等众多景点养在深闺无人识。然而,从2015年开始,云阳因世界第一悬挑玻璃廊桥——云端廊桥而蜚声中外。
旅游的跨越式发展让云阳人尝到了甜头。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中,云阳县委、县政府审时度势,站在更高的起点上,不断寻找自身的短板:精品景区数量不足,交通短板短时间难以补齐,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,旅游服务水平比发达地区还有距离、国际化程度不高……解决好这些问题,成为云阳旅游迫在眉睫的近期目标。
在交通发展方面,云阳抓住渝万铁路即将通车,郑渝高铁、云开恩高速规划建设等机遇,将规划建设龙缸通用机场、云阳县城至龙缸景区快速通道,构建水、陆、空立体交通格局,为云阳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在景区建设上,龙缸景区正在进行石笋河水上玻璃浮桥和大安洞等新景点开发建设,加快滑雪场等重大项目实施进程,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。张飞庙景区积极启动张飞庙旅游码头、南滨路商业风情一条街方案设计和建设工作。三峡梯城建设33公里“环湖绿道”、县城夜景灯饰工程、酒吧一条街等景观景点,倾力打造成为三峡沿线最具特色的山城、水城、不夜城。
在提升服务质量上,组织全县A级旅游景区、农家乐、住宿业、餐饮业、旅行社及旅游娱乐等涉旅企业从业人员开展文明礼仪、职业道德、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,提升全县旅游服务质量,争创“人人是旅游形象,处处是旅游环境”的旅游氛围。
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认为,只有不断加快发展,转型升级,持续发展旅游经济,云阳才能建成“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”。只有这样,才能把良好的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增收的实际效益,真正变绿水青山为“金山银山”。“长江三峡最后的香格里拉”的美誉不仅属于龙缸和云阳,更属于全世界。
国家4A级景区——龙缸景区云端廊桥
国家4A级景区——张飞庙
国家4A级景区——三峡梯城全景
9月19日,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重点影像工程——《美丽中国》系列300部微电影制作团队为云阳龙缸景区“量身定制”的微电影正式开拍。
其实,这并不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在龙缸取景。2014年5月,中央电视台就曾在《地理中国》栏目中,以《天“坑”奇观——龙缸巨坑》为主题,详细介绍了龙缸的成因,展示了龙缸景区迷人的自然风情和独特的人文底蕴。2015年,中央电视台《乡约》和《乡土》栏目组分别走进龙缸景区拍摄了专题节目。
龙缸景区迷人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底蕴,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。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2015年,云阳全县共接待游客503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33.86亿元,与2014年相比,增长率分别达到138.9%和180.2%,为全县GDP直接贡献率为5%。仅龙缸景区接待游客达113万人次,在2014年基础上翻了两番,增长速度开创重庆先例。
强品牌
以龙缸景区为支点 撬动全域全季旅游
云阳旅游,厚积薄发。尤其是2012年4月龙缸景区开园以来,全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等相关指标均实现了大幅增长。作为旅游品牌的一大支点,龙缸景区成功撬动了云阳全域旅游这盘大棋。
然而,云阳还有着更为远大的目标。
《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》出台后,云阳县委再次审视近年来的发展历程,仔细分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,并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要求,拟定了新的发展目标——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。
围绕这个目标,云阳按照“景区景点、全域全季”的旅游发展思路,围绕“两点一线”,强力实施“抓景区建设、抓服务质量、抓宣传营销”三大举措,促进云阳旅游业在未来5年内实现从景点旅游阶段向全域旅游阶段过渡,让云阳迅速成长为重庆旅游的新地标。
“两点一线”,即建成龙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充分发挥其核心引领作用;建成三峡梯城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,发挥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功能,打造旅游城市品牌;倾力打造县城至龙缸景区沿线最美乡村大道,建成“一镇一品”、“一镇一游”的最美景观大道,配套基础设施建设,服务龙缸,让沿线每一步都有美景、有耍事,购物便利,吃住舒心,增加目的地吸引力。
另一方面,整合资源,强化顶层设计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促进乡村旅游与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形成“多点支撑、全域延伸”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,绘就“一年四季有花赏,一年四季有果采,一年四季有活动,一年四季有亮点”的乡村旅游风情画卷。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,把最美乡村大道建设成乡村旅游最靓丽风景线,把盘龙街道打造成集合完整旅游功能要素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区,把上坝建设成避暑纳凉旅游度假区。同时,深化精品乡村旅游节庆品牌,做成口碑,吸引游客,促进消费,发展节会经济。
此外,夯实配套,提高全域服务质量,强抓宣传营销,努力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,实现建成“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”的总目标。到2020年,云阳将发展乡村酒店50家、农家乐50家、特色民宿300家,力争创建5A级景区2个、4A级景区4个、3A级景区9个,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,景区门票游客突破200万人次,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。
抓经济
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旅游助推脱贫攻坚
云阳,地处渝东北、三峡库区腹心,是人口大县、农业大县、山区大县、移民大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,经济基础极为薄弱。
但云阳在自然人文资源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在其36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分布着龙缸、张飞庙、三峡文物园、磐石城、龙脊岭公园、彭氏宗祠、高阳平湖等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。
然而,如何将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转变为造福百姓的金山银山?如何将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生态资源和发展优势?云阳从旅游经济上找到了答案,并成功探索出了发展路径。
近年来,云阳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,把旅游业确定为全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,切实加强全县旅游规划指导,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,加快重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,强化旅游宣传营销,优化旅游公共服务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实现了由过境游向目的地游的华丽转身,旅游产业创造了奇迹,旅游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。近年来,全县共接待游客累计1081.3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。
此外,以龙缸、三峡梯城和张飞庙景区为核心,云阳正逐步落实沿线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、旅游购物等17个重点项目的招商和建设,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,延长旅游产业价值链,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,帮助农民增收致富。
据悉,2015年,云阳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4.5亿元,建卡贫困户直接经营农家乐600户,户均增收3.2万元。贫困户就近农家乐务工3000人,人均工资收入1.2万元。目前,乡村旅游覆盖面积近50平方公里,覆盖人口31万人,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,成为重庆市依托旅游脱贫致富的典型。
提质量
全局意识找差距 多措并举补短板
过去的云阳,淹没在中国的旅游版图中。龙缸、石笋河、大安洞、南三峡等众多景点养在深闺无人识。然而,从2015年开始,云阳因世界第一悬挑玻璃廊桥——云端廊桥而蜚声中外。
旅游的跨越式发展让云阳人尝到了甜头。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中,云阳县委、县政府审时度势,站在更高的起点上,不断寻找自身的短板:精品景区数量不足,交通短板短时间难以补齐,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,旅游服务水平比发达地区还有距离、国际化程度不高……解决好这些问题,成为云阳旅游迫在眉睫的近期目标。
在交通发展方面,云阳抓住渝万铁路即将通车,郑渝高铁、云开恩高速规划建设等机遇,将规划建设龙缸通用机场、云阳县城至龙缸景区快速通道,构建水、陆、空立体交通格局,为云阳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在景区建设上,龙缸景区正在进行石笋河水上玻璃浮桥和大安洞等新景点开发建设,加快滑雪场等重大项目实施进程,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。张飞庙景区积极启动张飞庙旅游码头、南滨路商业风情一条街方案设计和建设工作。三峡梯城建设33公里“环湖绿道”、县城夜景灯饰工程、酒吧一条街等景观景点,倾力打造成为三峡沿线最具特色的山城、水城、不夜城。
在提升服务质量上,组织全县A级旅游景区、农家乐、住宿业、餐饮业、旅行社及旅游娱乐等涉旅企业从业人员开展文明礼仪、职业道德、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,提升全县旅游服务质量,争创“人人是旅游形象,处处是旅游环境”的旅游氛围。
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认为,只有不断加快发展,转型升级,持续发展旅游经济,云阳才能建成“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”。只有这样,才能把良好的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增收的实际效益,真正变绿水青山为“金山银山”。“长江三峡最后的香格里拉”的美誉不仅属于龙缸和云阳,更属于全世界。
顶
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