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波荡漾的湖水上,一艘艘小船摇曳,游客的欢声笑语飘满湖面。蔚蓝的天空上,白云朵朵,站在歌乐山上望去,城市景观一览无余。蓝天碧水无疑是城市居民最为渴盼的生活环境,在沙坪坝区,这已不是愿景,而是一幅已经绘就的美丽山水图卷。
还市民碧水蓝天,是沙坪坝区近年来大力实现的民生实事。
近年来,沙坪坝区共投入约1800万元,完成了普照寺水库、大桥水库、石马山水库、杨家沟水库、重大民主湖、沙坪公园碧湖、石花水库等7个湖库的综合整治。
来自沙坪坝区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8月29日,沙坪坝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181天,同比增加10天。
沙坪坝区率先在我市
采用“驯化”生态技术治理湖水
“看,那里有条小鱼!”8月3日,沙坪公园碧湖边,几名小孩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写生。他们旁边,几位老人摇着蒲扇在树下乘凉。很难想象,3年前这里还是市民宁肯绕道走也不愿经过的臭水潭。
碧湖建于1957年,库容约为3万立方米,每天人流量达两万人次,是沙区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。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,原本有活水注入的碧湖变成了死水潭,加上湖泊30年来从未进行清淤,一些缺乏环保意识的居民把生活污水排进湖中,拥有近30亩水体的碧湖变得浑浊、发臭,甚至出现了蓝藻。
为还市民一个赏心悦目的休闲环境,沙坪坝区启动了碧湖整治工程,整治“手术”分两期:一期是生活污水截留、排污管网改造、湖底清淤、补换水管道等,以解决碧湖的水质问题;二期则进行微生物、水生植物、水生动物培育,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。
“碧湖整治工程率先在我市使用了PECT水体修复技术。这种技术利用浮游动物吃藻、控藻作为启动因子,结合水体净化程度,逐步对水生植物种群和结构进行优化,并引入鱼、虾、贝等水生动物,建立天然‘生物链’,促进水体生态平衡。”沙坪坝区邀请专家制定方案,在碧湖内构建噬藻浮游生态群系统,并将经过“驯化”的动植物放入湖中。
总投资约400万元的碧湖整治工程于2015年6月正式完工。如今的碧湖,种植着水棕竹、马蹄莲、睡莲等10余种水生植物,养了白鲢、草虾、青虾、蚌等10余种水生动物,湖水自净能力得到提升,湖内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,昔日的臭水潭也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。
想要保持碧湖的良好环境,除了大力整治,还需要长期维护。沙坪坝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去年6月碧湖的整治工作完成后,后期维护就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。沙坪公园管理处定期对湖面进行清洁、打捞,对湖里的水生植物进行补栽。而由于游人越来越多,沙坪公园管理处还加强了对保护湖面环境的宣传工作。
“我家就住在沙坪公园附近,但以前从来不到湖边来耍。”市民张晓英说,这两年随着湖水变清,晚饭后到碧湖边散步已成为了一种习惯。
截至目前,沙坪坝区共投入约1800万元,完成了普照寺水库、大桥水库、石马山水库、杨家沟水库、重大民主湖、沙坪公园碧湖、石花水库等7个湖库的综合整治。
沙坪坝区为餐饮企业厨房
戴上“口罩”减少油烟污染
如今,人们几乎“谈PM2.5色变”。殊不知,PM2.5一个重要排放源就在我们身边,尤其是在城市里。餐饮油烟废气和工业废气、机动车尾气被称为城市里的三大“污染杀手”。餐饮业油烟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,加强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刻不容缓。
“餐饮油烟一直是环保投诉的热点问题,传统的处理方式是设置公共烟道排放,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烟污染。”沙坪坝区环保局工作人员说。以餐饮油烟整治为突破口,沙坪坝区打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。
城市餐饮业油烟废气,几十年一贯制使用的是,用抽油烟机直接将油烟废气排到室外,从而造成大气环境污染。由于油烟管道、抽排电机安装在外墙,既影响市容,又产生噪音等诸多问题,引发市民对油烟污染的大量投诉。
沙坪坝区率先引进餐馆油烟净化设备,对辖区一批餐饮门店油烟扰民现象进行集中规范治理。“一般经过油烟净化设备处理后,油烟排放浓度为每立方米0.24-0.56毫克,远低于国家每立方米2毫克的标准。”为减少餐饮门店安装净化设备的经济负担,沙坪坝区政府还给予一定经济补贴,确保油烟净化稳定,减少居民投诉,商户安心经营。
沙坪坝区餐饮企业经营者唐建说,安装了这套设备后,大大改善了厨师的工作环境,减少了大气环境污染,更有利于厨师的身体健康。
2015年,沙坪坝区集中整治餐饮经营单位200余家,新装油烟净化设施,连续投入500万余元专项资金进行整治。通过治理,基本解决了天陈路9-4、7、8、9、10号,双拥大道,凤天大道朝凤苑等片区餐饮油烟扰民的老大难问题,成功打造了融汇温泉城、沙坪坝北街、磁器口正街、都市花园西路、大学城熙街等一批餐饮油烟整治示范街。
同时,重庆晨报沙坪坝区环保局还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,实施春季、夏季蓝天行动,重点整治道路交通、建筑施工、码头采砂等城市扬尘污染,集中整治大气工业污染源,开展喷漆废气专项治理。
记者 李晟 实习生 江虹林
碧波荡漾的湖水上,一艘艘小船摇曳,游客的欢声笑语飘满湖面。蔚蓝的天空上,白云朵朵,站在歌乐山上望去,城市景观一览无余。蓝天碧水无疑是城市居民最为渴盼的生活环境,在沙坪坝区,这已不是愿景,而是一幅已经绘就的美丽山水图卷。
还市民碧水蓝天,是沙坪坝区近年来大力实现的民生实事。
近年来,沙坪坝区共投入约1800万元,完成了普照寺水库、大桥水库、石马山水库、杨家沟水库、重大民主湖、沙坪公园碧湖、石花水库等7个湖库的综合整治。
来自沙坪坝区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8月29日,沙坪坝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181天,同比增加10天。
沙坪坝区率先在我市
采用“驯化”生态技术治理湖水
“看,那里有条小鱼!”8月3日,沙坪公园碧湖边,几名小孩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写生。他们旁边,几位老人摇着蒲扇在树下乘凉。很难想象,3年前这里还是市民宁肯绕道走也不愿经过的臭水潭。
碧湖建于1957年,库容约为3万立方米,每天人流量达两万人次,是沙区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。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,原本有活水注入的碧湖变成了死水潭,加上湖泊30年来从未进行清淤,一些缺乏环保意识的居民把生活污水排进湖中,拥有近30亩水体的碧湖变得浑浊、发臭,甚至出现了蓝藻。
为还市民一个赏心悦目的休闲环境,沙坪坝区启动了碧湖整治工程,整治“手术”分两期:一期是生活污水截留、排污管网改造、湖底清淤、补换水管道等,以解决碧湖的水质问题;二期则进行微生物、水生植物、水生动物培育,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。
“碧湖整治工程率先在我市使用了PECT水体修复技术。这种技术利用浮游动物吃藻、控藻作为启动因子,结合水体净化程度,逐步对水生植物种群和结构进行优化,并引入鱼、虾、贝等水生动物,建立天然‘生物链’,促进水体生态平衡。”沙坪坝区邀请专家制定方案,在碧湖内构建噬藻浮游生态群系统,并将经过“驯化”的动植物放入湖中。
总投资约400万元的碧湖整治工程于2015年6月正式完工。如今的碧湖,种植着水棕竹、马蹄莲、睡莲等10余种水生植物,养了白鲢、草虾、青虾、蚌等10余种水生动物,湖水自净能力得到提升,湖内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,昔日的臭水潭也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。
想要保持碧湖的良好环境,除了大力整治,还需要长期维护。沙坪坝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去年6月碧湖的整治工作完成后,后期维护就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。沙坪公园管理处定期对湖面进行清洁、打捞,对湖里的水生植物进行补栽。而由于游人越来越多,沙坪公园管理处还加强了对保护湖面环境的宣传工作。
“我家就住在沙坪公园附近,但以前从来不到湖边来耍。”市民张晓英说,这两年随着湖水变清,晚饭后到碧湖边散步已成为了一种习惯。
截至目前,沙坪坝区共投入约1800万元,完成了普照寺水库、大桥水库、石马山水库、杨家沟水库、重大民主湖、沙坪公园碧湖、石花水库等7个湖库的综合整治。
沙坪坝区为餐饮企业厨房
戴上“口罩”减少油烟污染
如今,人们几乎“谈PM2.5色变”。殊不知,PM2.5一个重要排放源就在我们身边,尤其是在城市里。餐饮油烟废气和工业废气、机动车尾气被称为城市里的三大“污染杀手”。餐饮业油烟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,加强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刻不容缓。
“餐饮油烟一直是环保投诉的热点问题,传统的处理方式是设置公共烟道排放,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烟污染。”沙坪坝区环保局工作人员说。以餐饮油烟整治为突破口,沙坪坝区打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。
城市餐饮业油烟废气,几十年一贯制使用的是,用抽油烟机直接将油烟废气排到室外,从而造成大气环境污染。由于油烟管道、抽排电机安装在外墙,既影响市容,又产生噪音等诸多问题,引发市民对油烟污染的大量投诉。
沙坪坝区率先引进餐馆油烟净化设备,对辖区一批餐饮门店油烟扰民现象进行集中规范治理。“一般经过油烟净化设备处理后,油烟排放浓度为每立方米0.24-0.56毫克,远低于国家每立方米2毫克的标准。”为减少餐饮门店安装净化设备的经济负担,沙坪坝区政府还给予一定经济补贴,确保油烟净化稳定,减少居民投诉,商户安心经营。
沙坪坝区餐饮企业经营者唐建说,安装了这套设备后,大大改善了厨师的工作环境,减少了大气环境污染,更有利于厨师的身体健康。
2015年,沙坪坝区集中整治餐饮经营单位200余家,新装油烟净化设施,连续投入500万余元专项资金进行整治。通过治理,基本解决了天陈路9-4、7、8、9、10号,双拥大道,凤天大道朝凤苑等片区餐饮油烟扰民的老大难问题,成功打造了融汇温泉城、沙坪坝北街、磁器口正街、都市花园西路、大学城熙街等一批餐饮油烟整治示范街。
同时,重庆晨报沙坪坝区环保局还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,实施春季、夏季蓝天行动,重点整治道路交通、建筑施工、码头采砂等城市扬尘污染,集中整治大气工业污染源,开展喷漆废气专项治理。
记者 李晟 实习生 江虹林
顶
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