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主城驱车出发、綦江安稳下道,蜿蜒穿行于“之”字形的山间公路,不到三个小时,一栋栋浅红色的小楼就出现在眼前,房前屋后鲜花盛开。放眼望去,茂密的青山被鲜艳的格桑花点缀着。
这里有个好听的名字——花坝。近两年,这个名字在重庆声名鹊起。
如果时光倒退五年、十年,站在大山之间,眼前看到的却只有荒芜。
花坝所在的石壕镇,是重庆煤炭工业重镇,而花坝深处綦江最偏远、海拔最高的地方,被当地人称作“最贫困的村子”。
7月19日,记者来到石壕镇万隆村,寻找这里从“煤”到“美”的奥秘。
老“煤病”:
最穷村难以承受之痛
“有女不嫁万隆山,天晴落雨把门关。一天三顿沙沙饭,肚皮烤起火斑斑。”这首在綦江流传甚广的民谣,是昔日万隆村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。
万隆,人们现在习惯称它花坝。平均海拔1420米,与贵州省桐梓、习水两县交界,是“一脚踏三县”之地。
多年前,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只有一条出路,就是到镇上的煤矿打工。
石壕镇是重庆煤炭工业重镇,煤炭储量8亿多吨,占綦江现有煤炭储量的72%。然而,随着煤矿企业不景气,大多村里的年轻人要么去到更远的外省打工,要么回到贫穷的村里种地。
从2014年的这组数据,你可以了解万隆村贫困的情况:全村607户1725人,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59人,2013年贫困户人均收入2300元。住房属砖混的146户,土房的102户,其余的359户属预制结构,其中C级危房98户,D级危房12户……
2014年,万隆村被纳入市级重点扶贫村。
换思路:
乡村旅游打开一扇窗
“贫困村要发展,用好自身资源很重要。”石壕镇党委书记张文野说,万隆村境内有“五山十水三十六洞天”,万亩“高山生态草甸”花坝,“世外桃源”李公坝、森林覆盖好、海拔较高、夏天气温低,具备发展高山休闲旅游的基础条件。
很快,《石壕镇万隆村脱贫攻坚发展规划》出炉,共规划了34个脱贫项目,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,社会事业项目4个,特色产业项目8个,乡村旅游项目4个。
已经是城里大老板的柏志高,去年回到了家乡。20年前,他住在四面环山的李公坝,曾经没有一条出山的道路,只能穿过不及人高的洞穴走出山。
2015年万隆村开始以花为媒发展乡村旅游后,柏志高果断决定回乡,在李公坝创办了李公坝山庄。去年夏天,投资110万的李公坝山庄开门迎客,连续3个月,20个房间天天爆满,每日用餐超过200人,毛利润达20余万元。
从此,万隆村打开了乡村旅游的一扇门。
在位于花坝景区鲜花小镇上的花坝客栈里,一张贫困户农产品联系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。
这张单子上,记录了农户的名字、特色农产品、联系方式等信息。
张文野说,为精准扶贫,石壕镇在万隆村实行了“农家乐+贫困户”模式,让每户农家乐联系两三户贫困户,通过帮助其销售特色农产品,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。“像花坝客栈这样的乡村酒店,定点提供农产品的农户就有十多个”。
像“农家乐+贫困户”这样的模式,万隆村还有五个,张文野称其为“万隆脱贫六模式”。
张文野说,建立起的这六种脱贫模式是,“电商+贫困户”、“公司+贫困户”、“合作社+贫困户”、“大户+贫困户”、“农家乐+贫困户”、“景区+贫困户”等,“让公司、合作社、大户、景区等分别与贫困户结对,让万隆村的41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。”
新景观:
花花草草掩映的致富愿景
穿过一条数十米的溶洞,一处四面环山、豁然开朗的山外灵境展现在面前,这便是李公坝。这里没有钢筋水泥,没有喧嚣人群,只有辽阔的绿色,和色彩斑斓的鲜花。
而位于两座山脉之间静谧山坳的玫瑰谷则是另外一番景象。谷内代表爱情和甜蜜的各色玫瑰竞相绽放,湿地、藤蔓、花篱和石墙成为浪漫而自然的元素;现目前有欧式帐篷和生态木屋作为酒店的独栋客房,沉浸在鲜花的芬芳和大地的静谧中。
这些大山里的花花草草,也成为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标志。
村民赵志成,以前在石壕镇一家私营煤矿从事煤炭运输工作,而因为煤矿的关闭,他失业回到家中。2015年7月,花坝旅游度假区招聘驾驶员,他便进入景区当起了景区观光车驾驶员,每月固定收入2800元。
“去年家里贷款修了一楼一底的房子,今年夏天刚刚开始搞农家乐,一边在景区工作、一边自己开农家乐,这下收入有保证啦。”赵志成说。
得益于政府脱贫资金和花坝旅游度假区打造,万隆村的基础设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赶水互通至花坝景区道路44公里的油化,让到达景区的时间大大缩短;620平方米的万隆便民服务中心、3000平方米的万隆休闲文化广场、1500平方米的旅游停车场及观景平台、垃圾箱、旅游公厕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也建了起来,配套设施逐渐完善,也让万隆成为真正美丽乡村。
如今,通过脱贫攻坚,万隆村41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,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300元增至2015年的5482元。而养在深闺的万隆花坝,也正在渐渐揭开迷人的面纱。
声音
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?
激发内生动力完善长效机制
在此轮脱贫攻坚工作中,綦江区尽管不属于全市“14+4”个贫困区县的范畴,但在全市15个非重点区县中却是贫困面最广、贫困程度最深、脱贫任务最重的区。
綦江区区委书记潘毅琴说,自中央、市委对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来,綦江区委、区政府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,截至2015年底前,已实现了25个贫困村全部“销号”和6950户22904人“越线”的任务。
在后脱贫时代,綦江区将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?潘毅琴说,綦江区将激发内生动力、完善长效机制,确保该区贫困对象稳定、有效脱贫。期间,綦江将做好强化精神扶贫、强化产业扶贫、强化政策兑现、强化结对帮扶等工作。
从主城驱车出发、綦江安稳下道,蜿蜒穿行于“之”字形的山间公路,不到三个小时,一栋栋浅红色的小楼就出现在眼前,房前屋后鲜花盛开。放眼望去,茂密的青山被鲜艳的格桑花点缀着。
这里有个好听的名字——花坝。近两年,这个名字在重庆声名鹊起。
如果时光倒退五年、十年,站在大山之间,眼前看到的却只有荒芜。
花坝所在的石壕镇,是重庆煤炭工业重镇,而花坝深处綦江最偏远、海拔最高的地方,被当地人称作“最贫困的村子”。
7月19日,记者来到石壕镇万隆村,寻找这里从“煤”到“美”的奥秘。
老“煤病”:
最穷村难以承受之痛
“有女不嫁万隆山,天晴落雨把门关。一天三顿沙沙饭,肚皮烤起火斑斑。”这首在綦江流传甚广的民谣,是昔日万隆村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。
万隆,人们现在习惯称它花坝。平均海拔1420米,与贵州省桐梓、习水两县交界,是“一脚踏三县”之地。
多年前,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只有一条出路,就是到镇上的煤矿打工。
石壕镇是重庆煤炭工业重镇,煤炭储量8亿多吨,占綦江现有煤炭储量的72%。然而,随着煤矿企业不景气,大多村里的年轻人要么去到更远的外省打工,要么回到贫穷的村里种地。
从2014年的这组数据,你可以了解万隆村贫困的情况:全村607户1725人,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59人,2013年贫困户人均收入2300元。住房属砖混的146户,土房的102户,其余的359户属预制结构,其中C级危房98户,D级危房12户……
2014年,万隆村被纳入市级重点扶贫村。
换思路:
乡村旅游打开一扇窗
“贫困村要发展,用好自身资源很重要。”石壕镇党委书记张文野说,万隆村境内有“五山十水三十六洞天”,万亩“高山生态草甸”花坝,“世外桃源”李公坝、森林覆盖好、海拔较高、夏天气温低,具备发展高山休闲旅游的基础条件。
很快,《石壕镇万隆村脱贫攻坚发展规划》出炉,共规划了34个脱贫项目,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,社会事业项目4个,特色产业项目8个,乡村旅游项目4个。
已经是城里大老板的柏志高,去年回到了家乡。20年前,他住在四面环山的李公坝,曾经没有一条出山的道路,只能穿过不及人高的洞穴走出山。
2015年万隆村开始以花为媒发展乡村旅游后,柏志高果断决定回乡,在李公坝创办了李公坝山庄。去年夏天,投资110万的李公坝山庄开门迎客,连续3个月,20个房间天天爆满,每日用餐超过200人,毛利润达20余万元。
从此,万隆村打开了乡村旅游的一扇门。
在位于花坝景区鲜花小镇上的花坝客栈里,一张贫困户农产品联系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。
这张单子上,记录了农户的名字、特色农产品、联系方式等信息。
张文野说,为精准扶贫,石壕镇在万隆村实行了“农家乐+贫困户”模式,让每户农家乐联系两三户贫困户,通过帮助其销售特色农产品,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。“像花坝客栈这样的乡村酒店,定点提供农产品的农户就有十多个”。
像“农家乐+贫困户”这样的模式,万隆村还有五个,张文野称其为“万隆脱贫六模式”。
张文野说,建立起的这六种脱贫模式是,“电商+贫困户”、“公司+贫困户”、“合作社+贫困户”、“大户+贫困户”、“农家乐+贫困户”、“景区+贫困户”等,“让公司、合作社、大户、景区等分别与贫困户结对,让万隆村的41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。”
新景观:
花花草草掩映的致富愿景
穿过一条数十米的溶洞,一处四面环山、豁然开朗的山外灵境展现在面前,这便是李公坝。这里没有钢筋水泥,没有喧嚣人群,只有辽阔的绿色,和色彩斑斓的鲜花。
而位于两座山脉之间静谧山坳的玫瑰谷则是另外一番景象。谷内代表爱情和甜蜜的各色玫瑰竞相绽放,湿地、藤蔓、花篱和石墙成为浪漫而自然的元素;现目前有欧式帐篷和生态木屋作为酒店的独栋客房,沉浸在鲜花的芬芳和大地的静谧中。
这些大山里的花花草草,也成为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标志。
村民赵志成,以前在石壕镇一家私营煤矿从事煤炭运输工作,而因为煤矿的关闭,他失业回到家中。2015年7月,花坝旅游度假区招聘驾驶员,他便进入景区当起了景区观光车驾驶员,每月固定收入2800元。
“去年家里贷款修了一楼一底的房子,今年夏天刚刚开始搞农家乐,一边在景区工作、一边自己开农家乐,这下收入有保证啦。”赵志成说。
得益于政府脱贫资金和花坝旅游度假区打造,万隆村的基础设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赶水互通至花坝景区道路44公里的油化,让到达景区的时间大大缩短;620平方米的万隆便民服务中心、3000平方米的万隆休闲文化广场、1500平方米的旅游停车场及观景平台、垃圾箱、旅游公厕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也建了起来,配套设施逐渐完善,也让万隆成为真正美丽乡村。
如今,通过脱贫攻坚,万隆村41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,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300元增至2015年的5482元。而养在深闺的万隆花坝,也正在渐渐揭开迷人的面纱。
声音
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?
激发内生动力完善长效机制
在此轮脱贫攻坚工作中,綦江区尽管不属于全市“14+4”个贫困区县的范畴,但在全市15个非重点区县中却是贫困面最广、贫困程度最深、脱贫任务最重的区。
綦江区区委书记潘毅琴说,自中央、市委对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来,綦江区委、区政府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,截至2015年底前,已实现了25个贫困村全部“销号”和6950户22904人“越线”的任务。
在后脱贫时代,綦江区将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?潘毅琴说,綦江区将激发内生动力、完善长效机制,确保该区贫困对象稳定、有效脱贫。期间,綦江将做好强化精神扶贫、强化产业扶贫、强化政策兑现、强化结对帮扶等工作。
顶
踩